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简介

2018年,电视剧《大江大河》播出,五年过去,该剧的第三部《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正在热播,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创制作水平。剧中的主人公之一宋运辉,人物命运发展不断递进,从青涩的贫苦少年,到锐意进取的青年,再到如今第三部一开场被下放、被污蔑、被打的憋屈中年,王凯伴随着这个角色一路走来,感触良多。

1月22日,《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豆瓣开分8.6。

“他变得更加沉稳,知进退”

《大江大河》第三部一开头,倒霉的宋运辉刚下放到农药厂,就遇上农药毒死人事件,被受害者家属打破了头,坎坷命运从首集就拉满。但此时已经有所历练的他,没有表现出太多委屈和愤怒,而是沉得住气,心怀善念地放弃追究受害者家属的责任,知道什么最要紧,带着伤就开始调查事件始末,要还工人和受害者们一个真相。

从少年时期一直到如今这个阶段,宋运辉已经从心境上提升许多,“他变得更加沉稳,知进退,有责任感,也变得更有担当了。”王凯谈道。

“导演也是想第三部开篇让大家看到比较惨的宋运辉,灰头土脸,不像之前在东海时那么意气风发,让这个人物的成长弧线更加的明显一些。”这一部中,宋运辉的成长,不是在他的专业上,而是在于领导力和凝聚力,“眼界、格局,还有魄力,在彭阳农药厂的这些历练,为他后来回到东海做厂长做了准备。”

在王凯看来,一路走来,宋运辉身上有他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他的责任感和韧劲儿,”王凯说道,“我总说宋运辉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无论他走到哪儿,总能把一些很棘手的问题解决掉。”变的,则是他在不断学习成长。“他总是在不同阶段学会不同的技能。比如之前刚进化工厂时,他永远在埋头苦干也不管别人;到了后面,师傅教他要和光同尘,他就慢慢知道,除了自己能干,还得团结大家的力量,这是教他管理;到第三部呢,锻炼的是他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宋运辉这个角色,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像是在烈火中淬炼的钢,被敲打出杂质,提升了韧性,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

谈到这个角色,王凯感慨,到这一部最后,宋运辉当上东海的厂长之后,“我觉得这个人就已经没有短板了,要专业有专业,要能力有能力,要领导力有领导力,会看人、识人,用人。”他总结道,“这绝对是一个成长型人物。”

致敬父辈那一代人

而王凯也因为这个角色,同样经历了演技上的历练。虽然是同一个角色,但王凯的挑战是跨越宋运辉半生的。三十出头时,王凯开始扮演不到二十岁的宋运辉,如今他站在四十岁的开端,正好与第三部中宋运辉的年龄相仿。

几年前,在《大江大河》播出时,王凯曾谈道:“年龄阶段不同,你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的认知,肯定是在不断加深和扩宽的。”那么作为演员,在不同阶段,肯定有不同的东西想通过角色表达出来。而王凯的幸运是,通过宋运辉这一个角色,于人物不同人生阶段,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思考。

“不同阶段,人物身上有不同特质,作为演员就是要抓住现阶段这个角色的魅力和气质。”从年少时的倔强,到作为青年才俊时的孤傲,第三部里,观众会欣喜地看到宋运辉的成熟和圆融,可以说,这个在前两部中圈粉无数的人物,愈发完美了。

王凯也坦言,“生活中基本上不会有宋运辉这样的人出现,他太完美了。”这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他身上寄托了创作者们在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时的情怀和感动,也寄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君子”的定义和期待,而《大江大河》的观众们,也欣赏这份理想化。

《大江大河》中的三位主人公——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各自有各自的艰辛旅程,但殊途同归,共同塑造了改开后几十年的昂扬气象,表现了一代中国人的奋发图强。王凯也认为,“这三个人物想传递给大家的,就是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在那个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在一个‘要啥没啥’‘内忧外患’的一个环境下,大家为了做成一件事情,没有办法想办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咬着牙,攒着劲儿,凭着一种心气儿和精神,一种对未来的盼望,硬是要把事情干成。老一辈们这种精神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被问到出演《大江大河》系列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他表示:“可以让现在的观众通过我们的戏,看到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工作、思想的方方面面。”另外,曾经在采访中,王凯谈到过自己在《大江大河》的片场,第一次看到“大寻”的喇叭裤花衬衫造型时,想着:也许我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打扮。当时,王凯的父亲已经因病离世。这一次,谈到《大江大河》的意义,他表示:“对于我来说,作为演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记录和致敬我们父辈那一代人,可以让现在的人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那一代人的努力拼搏分不开,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意义。”

2018年至2019年的岁末年初,《大江大河》以现实题材主流剧集的身份登场。彼时,中国的电视剧市场还是《延禧攻略》《如懿传》和《宫心计2:深宫计》的天下,是《甄嬛传》之后的又一个“后宫宇宙”创作高峰;此外,《天盛长歌》《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古装剧、玄幻剧也依旧占据收视率头部。正是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观众们却在年末迎来了一批以改革开放为底色的现实题材影视剧的集中展播。

这其中,《大江大河》是这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代表作。作为一部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剧目,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电视剧叙事策略:让大时代的话语落在每一个微观个体的身上,使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展现每个人的困境、沉浮与希望。

剧中宋运辉念《人民日报》社论的“名场面”就是最好的注解:电视剧中人物命运的转折来自于历史现实的转折,这些不断出现的历史信息如同一个个清晰的路标,坚定地标示着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而每一个历史信息对应着一个改革节点,同时生产出新的戏剧动力,因此分外能够产生共鸣。当然,《大江大河》也有典型的情节设计与戏剧冲突,曾经成为全网热搜第一的“萍萍下线”桥段,就是对角色情感设计与戏剧性冲突的经典运用——六年后,《大江大河3》的弹幕里依旧有观众在怀念宋运萍。

这样的创作思路,既稳定了电视剧的基本结构,又将现实题材主流电视剧的任务融入在人物成长与情节推进的关键节点上。更重要的是,《大江大河》由此没有选择主旋律影视剧走向市场的惯常路径去加入强类型的风格,而是通过在高品质的戏剧冲突和影视剧美学中融入来自历史现实的叙事力量,开拓了现实题材在电视剧市场的广阔空间,奠定了同类电视剧在回应历史现实、设计戏剧冲突与营销网络口碑的基本方法论,令人格外“上头”,也因此能够获得超越文化圈层、年龄代际和地域的认同,形成了主流电视剧凝聚观众的强大功能,成为了先行者和典范——后来的《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主流电视剧也都是在叙事和美学层面率先获得了认可,又因突出的历史现实质感形成“破圈”效应的作品。并且,《大江大河》也同2019年的中国电影“国庆档”汇流,为2019年以后的主流影视文化奠定了市场基础。

作为一个创作节点,《大江大河》在2015年以来的“网文IP”浪潮中,开拓出了现实题材剧的文化空间与市场空间。此后,《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主流“爆款”剧集纷纷上线,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重要一环。

为现实题材的创作,尤其是现实题材主流电视剧的创作寻找到可复制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大江大河》之前,之所以电视剧市场以古装、宫斗和玄幻为主潮,正是因为2015年以来的“网文IP”改编为这些作品提供了基本的可遵循路径。如果套用这一行业流行的概念,那么2019年就是“现实题材主流电视剧元年”,实现了这一类型在市场和传播层面跨越地域、性别和年龄圈层的影响力。

优秀主流剧作集中出现的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国产影视剧的文化版图,也为中国的影视剧提供了一种融合现实与戏剧、贯通历史与当下、链接观众与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参照系。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自从《甄嬛传》实现了中国影视剧出海的突破后,“后宫宇宙”与“网文IP剧”确实利用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审美和具有网感的叙事表达,形成了国产剧出海的壮观阵容。但现实题材主流剧集的文化功能则更内敛和厚重,它无法轻易扬帆出海,但作为主流文艺观念的实践,却能够成为国产影视剧文化的可靠锚点。

2023年的《繁花》是一部特殊的现象剧,原著小说、王家卫、沪语、全明星阵容、电影级的摄影与置景都是它的额外增益。确实,《繁花》也实现了突破圈层的“爆款”效益,但这些“网红体质”的汇聚,使这部剧在制作层面(例如制片成本)和传播层面都很难复制和再现;而年代剧叠加传奇剧的滤镜,也容易遮蔽其“中心思想”——它确实是一部聚焦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具有现实基因的剧作,但也太容易被导向为对强烈作者风格的迷恋。不过,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却使它在自带的光环之外产生了增值。《繁花》大结局的彩蛋中,尚显青涩的印海蓉播报东方明珠投入使用的新闻资料画面令人猝不及防地出现,也让观众瞬间“破防”。在大结局之后的讨论中,“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突然刷屏社交网络。就如同在王家卫制造的怀旧幻梦中突然苏醒一样,真实新闻画面让人们突然回到了历史现场、回到了繁花簇拥下的底层逻辑。

《大江大河3》中雷东宝带动村办企业“雷霆”探索出口贸易时,弹幕纷纷刷过“搞外贸找宝总”——两部聚焦同一时代却风格迥异的作品因此被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也许正是因此,风流倜傥的宝总就不需要背景和前传,因为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就是他的人物小传。

《繁花》因此是幸运的,它能够成为国产电视剧对现实题材和时代叙事的大胆探索者,是因为2019年以来的现实题材主流电视剧实践,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对时代认同愈发成熟的主流观众。